一大朝早,我們在酒店饗用完早餐後,便隨即展開今日在倫敦的遊覽活動。
我們大概在09:00離開
酒店,乘Underground到Tower Hill,前往在Tower Bridge旁,有900多年歷史,曾經是城堡、王宮和監獄的
Tower of London (倫敦塔)。倫敦塔內每個建築物都展出英國皇室的歷史,其中最受注目的當然是為於Waterloo 兵營的Jewel House,內裡展出最著名的是英國王室的珍貴王冠,包括女王在上議會開議時,所佩戴嵌有317克拉鑽石的Imperial State Crown,以及鑲有世界最大530克拉鑽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權杖。因為時間關係,我們選擇了只在外圍參觀,之後我們便在大概10:00乘Underground到下一組景點了。
|
Tower of London |
|
Tower of London的城牆 |
|
Underground Circle Line的列車 |
我們在10:25便抵達了
Charing Cross車站,走了數分鐘,便到達了Trafalgar Square。
Trafalgar Square(特拉法加廣場)位於National Gallery南邊,是為了紀念1805年,英國在Battle of Trafalgar中戰勝拿破崙而建的。在廣場南則是為紀念該戰事的海軍將領Horatio Nelson而設,高46m的Nelson's Column。因為Trafalgar Square地處倫敦中心地帶,加上四通八達,因而成為群眾每年慶祝新年的主要場所之一。
|
Trafalgar Square及National Gallery |
從Trafalgar Square的西端,我們看到的是建於1912年,按英王愛德華七世之命建造的
Admiralty Arch。它位處於Buckingham Palace(白金漢宮)和Trafalgar Square之間,恰似用以分隔開Trafalgar Square的繁囂和Buckingham Palace的莊嚴。在Admiralty Arch下方,則是前往Buckingham Palace的
The Mall(林蔭大道)。穿過Admiralty Arch後,沿著The Mall 向前走,兩旁都是排列得整整有條的大樹,行車路被漆成紅色,像是前往Buckingham Palace的紅地氈,間中還不時看見有女皇的騎兵隊在路上巡邏著。
|
Admiralty Arch |
|
The Mall |
|
The Mall旁的大樹 |
|
騎兵隊 |
沿著The Mall走過十多分鐘,我們在11:00便到達英國,以至是全求多個英聯邦國家元首居住的
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漢宮)。十八世紀初興建的白金漢宮,原是白金漢公爵(Duke of Buckingham)的居所,隨後,於1762年由英皇喬治三世(George III)把該住宅買了下來後,便成為了當時皇后的私人宮殿。到1837年,維多利亞女皇(Queen Victoria)登基, 皇室由聖詹姆斯宮遷往白金漢宮後,這便成為了英國皇室的正式宮殿。其後再經過多番擴建,演變至今時今日我們看到的白金漢宮。要知道英女皇是否在白金漢宮中?很簡單,只要抬頭看看皇宮正門上方,若懸掛著皇室旗幟,表示女皇正在裡面,否則,就會懸掛英國國旗。
|
白金漢宮 |
|
白金漢宮的遊人,正準備觀看Guard Change Ceremony |
|
白金漢宮正前方的The Victoria Memorial |
|
白金漢宮正門懸掛英國國旗,女皇不在~ |
白金漢宮每日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到訪參觀,隨了是希望一探女皇的蹤影外,亦可能是為了觀看每日(冬季則為隔日)11:30在白金漢宮前院舉行的Guard Change Ceremony(禁衛軍換班儀式)。雖然官方的Guard Change Ceremony 是在11:30才開始,不過因為前來換班的禁衛軍和軍樂團是會沿The Mall步操進入白金漢宮前院,再加上大量的遊客,因此我們雖然11:00經已到步,不過都經已比較難找得一個比較好的位置。11:30,Guard Change Ceremony正式開始。
|
首先在The Mall出現的是軍樂團 |
|
緊接著的是手持機槍的禁衛軍 |
|
軍樂團在白金漢宮前院列陣 |
|
兩更的禁衛軍 |
|
更亭內手持機槍的禁衛軍 |
大約在12:15,我們離開白金漢宮向東走入
St. James's Park(聖詹姆斯公園)。面對白金漢宮的St. James's Park建於17世紀,面積達23公頃,是倫敦市中心最古老的皇家公園。園內隨處可見遊人在晒太陽、散步或野餐。除人類外,園內更有不少動物,如松鼠、野鴨、白鴿等在覓食或者玩耍呢。
|
這該不是白鴿吧~ |
|
松鼠和白鴿在爭食呢 |
|
St. James's Park一角 |
走過St. James's Park,我們便來到為於公園另一端,來到了
Westminster Abbey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正式的名稱為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相傳始建於1045年,唯現時見到的建築則見於1245年。西敏寺在英國皇室的地位來說比白金漢宮更為重要,因為英國皇室的重要正式場合幾乎都在西敏寺舉行,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英皇的登基大典,另外,大部份國王和女王死後亦長眠於此,因此在寺內裝飾得十分華麗的皇室陵墓。
|
Westminster Abbey正面 |
|
Westminster Abbey的一角 |
在西敏寺的外圍走,不用行多少步我們經已看到倫敦著名的大笨鐘,
The Big Ben。坐落於River Thames (泰晤士河)畔的The Big Ben,為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國會大廈)的鐘樓,自1859年起每隔15分鐘為倫敦提供報時服務。鐘樓高95米,設有四面鐘面,鐘直徑9英尺,重13.5噸,是全球第三高的鐘樓。而The Houses of Parliament,正式名稱為Palace of Westminster(西敏宮),則原是建於1097年,不過因在1834年發生的火災是幾乎完全燒毀後,於1840年開始被重建成現時的哥德式建築。現時,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因而又名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國會大廈)。因為Big Ben實在太過宏偉,我們雖要在多角度將它攝下,首推的位置當然是走到Westminster Bridge回頭一攝,或者可到Westminster Abbey對出的Parliament Square亦可。
|
從Parliament Square拍下The Big Ben |
|
Big Ben 的鐘面,在鐘面下看看到由拉丁文寫上 『DOMINE SALVAM FAC REGINAM NOSTRAM VICTORIAM PRIMAM』,意即『主啊,請先讓我們的維多利亞女王安全』 |
12:58,我們準時來到位於
Westminster Bridge旁的碼頭,登上遊覽船展開我們在River Thames (泰晤士河)的『遊船河』活動。泰晤士河全長約338公里,它自Cotswold Hills向東流,經Oxford,流到倫敦,最後在Nore進入北海。泰晤士河可以說是孕育出倫敦今日發展的一條主要河流,因為它為商人可將商船直接駛入倫敦,令進出口貿易得到發展。
|
『遊船河』的船票 |
我們登船後,便在無遮無擋的露天甲板上找了個位安頓下來,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風光。遊覽船沿泰晤士河向東走,第一個景點便是在碼頭對岸,高135米,為興祝千禧年來臨而見的巨型摩天輪
London Eye 。在London Eye上,遊客可以360度飽覽倫敦的景色,不過只因在兩年多前在讀書是曾經上過London Eye,因而決定今次改以『遊船河』方式去看倫敦。
|
London Eye |
在經過三公里的航程後,我們便在
London Bridge下穿過了。我發現,每當提起London Bridge,人們總會想起那開合式橋面設計的Tower Bridge (見下文)。大家對London Bridge這個名字這樣熟悉,與『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這首歌有絕大的關係,不過,London Bridge真的有試過falling down嗎?翻查過資料,橫跨泰晤士河 的London Bridge自公元50年建成後,先後重建了至少五次,而今時今日看到的London Bridge,相信經已是第六代了。
|
London Bridge |
大概在13:45,遊覽船經已來到Tower of London 旁,倫敦真正最出名的一條橋 - 於1894年落成啟用的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因為處於Tower of London旁而得名。這座橋獨特的地方是,為了避免橫跨泰晤士河的橋面因為太低而無法讓船隻通過前往當時的碼頭,因而這座橋被設計成橋面可因應要求而升高的開合橋。橋長244米,設有兩個高65米的橋塔,橋的主跨61米,分為兩面,每面重上千噸的橋面可以承到83度來讓船隻駛過。現在,Tower Bridge平均一年會開合大概500次左右,不過因為我們的遊覽船不夠高,不足以叫Tower Bridge升起橋面來歡迎我們。
|
Tower Bridge |
穿過了Tower Bridge後,兩岸的風景開始由商業大廈和百年建築,換成為貨倉,住宅和酒店。十月的倫敦,氣溫雖然不是十分寒冷,不過在河面上,因為當風的關係,我們開始漸漸地感到寒意,因此我們便再餘下的航程到了樓下設有暖氣的船艙取暖了。
|
泰晤士河旁的貨倉 |
船再開了一會,新形的商業大廈群開始在我們的左面出現,那就是
Canary Wharf。倫敦的傳統商業區位於Tower of London 附近一帶,唯因為大量歷史建築物的原故,地方不敷應用,因此,當地政府便決定發展在倫敦東部泰晤士河的Dockland 船塢區,而Canary Wharf 就是船塢區的其中一個發展中的商業區。
|
Canary Wharf |
經過75分鐘的航行,沿泰晤士河走過近11公里,我們終於在14:15到達了
Greenwich碼頭上岸了。Greenwich (格林威治)這個地方位於倫敦東部,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和各國人民識識相關,因為於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會中確定將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的子午線以格林威治為準,也就是經度0度通過格林威治天文台(即現時的舊皇家天文台(Old Royal Observatory)),同時全球時間時區的度量也以格林威治為基準。不過,因為自己有私人聚會的關係,我並未有隨同朋友們上天文台,而在碼頭附近乘火車回到Tower of London一帶了。
大概18:00,我們於
Piccadilly Circus再度匯合,連同早前接待我們的朋友,一同到附近的一間壽司店享用在今次行程中最後的晚餐。我們在那麼早便吃晚餐,是因為我們並無正式吃過午餐,而且亦要配合一下緊接著的活動。
|
霓虹燈初起的Piccadilly Circus |
大概在19:00,我們向Haymarket走,不久便到達位於倫敦West End,建於1897年的落成的
Her Majesty's Theater。Her Majesty's Theater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95年,不過我不打算多講這劇院的歷史了,因為,我們來到Her Majesty's Theater的主要目的,當然是入內觀賞目前全球最出名的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劇魅影)。由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法國作家Gaston Leroux所編寫的小說Le Fantôme de l'Opéra改編而成的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故事的背景被設定為在19世紀巴黎歌劇院內的一個故事。劇情在此我便不多說了,大家如果想知更多有關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資料,可跳到我的另一個Blog -
Phantom and JS。
|
Phantom 的門券,我們坐的是最接近舞台的Stall區 |
|
劇院外的行人路,滿是觀眾 |
22:00,隨著Phantom 在舞台上消失,留下了他的面具後,今晚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亦曲終人散了。我們一行五人因為比較早吃晚飯,因此也顯得比較餓了,於是我們便決定在這最後一夜,前往不遠的
Lecister Square,到Häagen-Dazs享用一個豐富的甜品宵夜。
|
食到中途才拍下的Häagen-Dazs甜品 |
最後,我們便在Häagen-Dazs和接待了我們多天的朋友道別,在大概23:00乘Underground回到酒店收拾行李了。
Comments